夫妻同行是加分还是减分呢?


很多人都很羡慕在职场上鹣鲽情深的夫妻档,一些营销杂志封面常看到穿得很靓丽的夫妻档照片,让人赞叹着“夫妻同心,其利断金”。

夫妻同行究竟是加分还是减分呢?

一起在同一个职场上班当个上班族或是在同一个领域但是不同公司上班以及一起开公司创业在程度上还是有差别的。 

在此提供一些网络视频和文章参考供大家脑力激荡一下:
夫妻同行是亲密还是过密

夫妻同行是加分還是減分《上》

夫妻同行是加分還是減分《下》

夫人在我的生命中有很多角色,除了是妻子和孩子的妈之外,她也是我事业上的得力助手,我助理的老板娘。

我们有时很难有效和精准地切换角色扮演,在语气上有时会让人分不清说话的那一刻彼此到底是上司下属?生意伙伴?家里的一对夫妻?还是孩子的父母?我们似乎无法做到明确地设立家庭和事业的时间,有时会在陪伴孩子的空暇讨论一些工作上还没处理好的事情。

夫妻从事同一个领域或许有很多事情可以有更好的互相体谅,但也很可能会不小心把工作和家庭时间混杂在一块。

有些太太已经习惯叫丈夫“老板”,回到家或是在孩子面前依然称呼“老板”。在外或许可以打趣地在朋友面前叫老板 ,可是孩子在耳濡目染下会混淆爸爸的身份。听到这样的称呼,老公回到家也很难忘掉“老板”的身份。一个孩子即使是帮爸爸打工,回到家就不应该再叫爸爸“老板”了。

曾经听过一个真实故事:一个妈妈在一个工作坊要求大家叫她的名字“X 妈妈”,因为身边每个朋友包括老公也是这样叫她。讲师坚持要她想一个小名方便大家称呼时,她竟然说自己已经习惯这样的称呼。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身份和角色,我们有时要适当卸下身段。

自从有了孩子后,我们似乎忘了彼此还有一个“情人或爱人”的角色。很多时候我们在用严厉的语气和孩子说话后,会不小心延续一样的语气叫对方处理一些琐事。乍听之下会让人觉得不是很舒服,有点像个大小孩被呼喝的感觉。由于彼此有一定的默契以大局为重,这些闷闷的感觉都会被理智压下来,大家都在这个家而努力,尽量做到不要那么斤斤计较。

发现了这个问题后,我们会每个月安排几天的时间是看电影的拍拖日,把工作放下好好地“谈恋爱”。

上了萨提亚心理学的课程后,我觉得需要好好地正视内心的情绪。由于有学过如何用一致性的沟通来表达内心的感受。我决定在夫妻的经营关系上尝试学以致用并多多练习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大家可以大略参考一下如何一致性沟通的网络文章。)

我曾经要求夫人在工作上一些环节要提醒我关注一些事情的进展,很有责任感的夫人总是能定时提醒我。说到提醒这回事,我们总是会在想起的时候马上告诉对方,深怕过后连自己都忘了要提醒这回事。

有好几次在孩子都睡着后,原本一个难得写意又可以好好休息的夜晚,夫人突然问起工作上的进展事宜。夜晚了,秘书早已经下班了,客户应该也睡着了,听到一些未完成的事有时会让人的心吊在半空中。或许你可以马上把事情写在记事本或电话的to do list里,可是接近休息的时间听到公事会有一种纳闷的感觉。

有几次被夫人提醒的事情刚好是我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或进展节奏有点缓慢的事情,当下有一种莫名不爽的感觉。虽然语气上是感谢夫人的提醒,可是脸部表情还是有藏不住的不耐烦。有时被提醒的时刻,刚好脑海里在烦恼着一些事情,这些公事的出现仿佛雪上加霜,让人喘不过气。

我观望自己内心的冰山,很多的情绪来自内心自我价值的不高所导致 ,更多的是自我批判的不良感觉。我过后找了一个轻松的午餐约会把这件事和夫人好好地沟通,夫人表面上看来算是已经了解了我的冰山,可是在结尾的时候丢了一句:"还不是你叫我提醒你,如果你可以自己记得就没有这样的事了咯!”。

每次和夫人的互动对白都会给我很多灵感可以“大作文章”。有朋友当面问过我为何可以写作灵感源源不绝,我当时打趣地回答:“我娶了一个让我变成哲学家的另一半。”

很多年以后夫人在网络上看到有关苏格拉底哲学家老婆的故事才恍然大悟为何当时听到答案的朋友会笑得那么夸张... (在此声明,那个回答纯粹只是个幽默的笑话)

我个人总结夫妻是否同行其实不是关键,要通往幸福之路一定要学会两件事:

1)一致性的沟通:这个沟通方式的基础是在于大家都懂得看对方内心的冰山
2)练习设立界线:这样大家才能把更多时间保留来好好疼爱自己

我也是在修炼的道路上,这篇文章只是一个抛砖引玉让夫妻同行的朋友停下脚步慎思一下彼此之间的关系。

祝福大家:家庭事业美满!

No comments: